![]()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巴比倫的神話發展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3/1 ![]() |
|||||
巴比倫的神話發展巴比倫文化多承當蘇美爾—阿卡德文化,神話則更是如此。因為兩河流域國家的統一,宗教信仰也逐步趨于一致。在阿卡德王國時,天神安啟改稱安努,都姆茲改稱坦姆茲,埃阿神與安啟共用。巴比倫王國時,宗教顯示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氣神恩里爾等仍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陽神沙瑪什,農神坦姆茲和伊什塔爾(即印娜娜),其它的神統稱為安努那基。但是,因為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巴比倫城成為王國首都,為顯示王國的統一,這時出現了許多顯示巴比倫保護神瑪爾都克和反映帝王業績的頌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是《埃努瑪·埃立什》和《詠吉爾伽美什》。 聞名史詩《埃努瑪·埃立什》(又稱《詠世界創造》)主要搜集了蘇美爾民族的創世思想,著重謳歌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瑪爾都克的事跡。這首詩約一千行,成書于約公元前十五、十四紀世,后經學者從七塊泥板中考據整理出來,故又稱“七塊創世泥板”,它是歷史上最早關于創世神話的題材之一。 相傳邃古之初,世界一片渾沌,沒有天,沒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海中有一股咸水,叫提亞瑪特,另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蘇,它們辨別代表陰陽兩性,在汪洋中不斷交匯,生出幾個神祗,到安沙爾和基沙爾時,他們又生出天神安努和地神埃阿,于是宇宙出現了最初的幾代神靈。伴伴隨著神靈逐漸增多,眾神發生爭端,提亞瑪特和阿普蘇日漸感到自己的勢力在縮小,于是他們決定懲治眾神。可是阿普蘇并不寫意提亞瑪特的打算,決定將眾神干盡殺絕。當眾神得知這一秘密新聞,便在埃阿神帶領下,殺了阿普蘇,埃阿神因此成為眾神之首。不久,埃阿神喜得貴子瑪爾都克,他生來便與眾不同,濃眉大眼,身強力壯,埃阿神又賦予他一切聰明和力量。之后阿普蘇的兒子為報父仇,開始向天地神挑戰,提亞瑪特也前去助陣。天神與之交鋒初戰告負,決定讓瑪爾都克一展威風。瑪爾都克欣然應允,并做了眾神的統治者,他不負眾望,英勇作戰,一舉消滅來犯者,并親手切斷提亞瑪特的腰身,用她的上身筑成蒼穹,用她的下半身造出大地。而后他又殺死了提亞瑪特的一個輔佐神,用他的血造出了人類,并規定人的天職便是侍奉眾神。這樣瑪爾都克終于創建起巴比倫王國,他則成為天國之主,眾神之王。 這個神話故事是巴比倫文學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僅顯示了巴比倫人對創世、人類起源問題的體貼,對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兩河流域國家政治的統一,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轉變,還表明巴比倫社會從母權制向父權制的過渡,原始社會向奴隸制轉變的歷史進程。在詩中,提亞瑪特代表了陰性世界,她不滿眾神的壯大,欲懲治諸神,代表陽性世界的埃阿神不畏先輩的威力,先斬后奏,奪取王位。埃阿之子瑪爾都克承當父業,成為陽性世界的頭領,他勇猛頑強,不屈不撓,經過殊死搏斗,終于戰勝神母提亞瑪特,體現了陽性的剛強和偉大。這個故事與古希臘神話中地母蓋亞和眾神之主宙斯的故事有些相似,它顯示了歷史在不斷向前邁進的歷程,反映了巴比倫王國在兩河流域不斷統一壯大的現實,以及中心集權的政治體制和王權神授的宗教看法。 《詠吉爾伽美什》是代表古巴比倫文學最高成就的史詩,它用楔形文字記錄在十二塊泥板上,約 3000 來行,成書在約公元前 19 世紀至公元前 16 世紀,是人類現存的最古老的史詩。吉爾伽美什是大大水后蘇美爾的烏魯克王朝國王,在蘇美爾神話相傳中就有關于他的英雄相傳,事先是以民間口傳的形式在百姓中心傳播,到巴比倫王國時代,人們對它進行了加工、編撰,形成一個完整的神話史詩。據說在這部史詩中有絕大部分是蘇美爾的史詩作品,現習慣稱《詠吉爾伽美什》為巴比倫史詩,現實它是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共同創造的結果。因為它描寫生動,流傳甚廣,亞述人入侵后曾得到盡力保存,亞述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珍惜書籍,命人將該史詩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制成泥板文書,藏于首都尼尼微的宮廷書庫里,因而我們明天才能看見這部珍貴的文學杰作。 關于吉爾伽美什另有一個神奇的相傳。相傳兩河流域大大水后的開國天子是沙喀羅斯,他曾得神的旨意,說他閨女(daughter)生的兒子將篡奪天子的皇位。所以,沙喀羅斯為防患于未然,便將閨女關在一高塔內,不讓她找尋男性。然而過了不久,天子閨女無夫而孕,生下一子,高塔看管人懼怕天子得知此事,便將男嬰扔下塔外。新鮮的是,這時塔外飛來一只雄鷹,將小孩叼走,帶給一個種地的農民,農民將小孩撫養成人,也長大后終于奪取了沙喀羅斯的王位。這個小孩便是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 巴比倫史詩《詠吉爾伽美什》主要報告了吉爾伽美什與恩啟都的故事。合詩共分六個部分(也有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塊泥板。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國王,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體格結實,英勇不屈,聰明機警,力量超群,是完美與聰明的化身。但他并不開明,常仗勢欺壓百姓,誘騙民女,為此人們開始怨聲載道,于是祈禱神靈幫助。神靈們認為吉爾伽美什因沒有一個相當的對手,所以才會到處尋釁,眾神們決定讓創造女神阿魯魯造一個勇士恩啟都與之抗衡。兩位英雄一經相遇,便打得不可開交,勝敗難分,于是互認對方為英雄,并結為兄弟,從此形影不離。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塊泥板,報告兩位英雄殺滅雪杉之妖洪巴巴。自從吉爾伽美什與恩啟都大戰過后,他便改邪歸正,成為除暴安良的義士。事先在黎巴嫩森林(forest)中有位看管杉林的魔妖洪巴巴,他兇狠殘忍,殺害無辜,還斗膽劫持女神伊什塔爾,將之囚禁峰頂。吉爾伽美什決定為民除害,討伐洪巴巴, 但恩啟都得知此事卻不愿行動,可吉爾伽美什一意孤行,恩啟都只得隨行。他們殊死相搏,后在太陽神沙瑪什的庇護下才消滅洪巴巴,求出伊什塔爾。第三部分包括第六塊泥板,寫吉爾伽美什拒絕女神伊什塔爾求愛而遭女神報復的故事。因為吉爾伽美什的英勇氣概吸引了女神伊什塔爾,女神向英雄求愛,但吉爾伽美什知道女神水性楊花,便拒絕了她。女神深感羞辱難堪,便求其父王阿努神幫助。阿努神造了一只天牛下凡,與吉爾伽美什和恩啟都展開了大戰,英雄勇戰天牛,將之殺死。第四部分包括第七八塊泥板,寫恩啟都之死和吉爾伽美什的悲傷。因為兩位英雄的一系列運動觸犯了神靈,眾神們決定要懲罰他們,于是恩啟都得了致命的病,很快死去。吉爾伽美什無比悲傷,他回顧自己與恩啟都從相戰到成為莫逆之交的一切,悲痛欲絕,卻無能為力。第五部分包括第九十十一塊泥板,寫吉爾伽美什尋訪人類始祖烏特那庇什廷,尋找生與死奧秘的長途遠行。恩啟都之死使吉爾伽美什深感生死由天,命運難測,死亡尤其可怕。于是他決定尋訪先祖,渴望求得返老還童、長生不死秘決。這一部分是全詩最精髓的部分,它顯示了吉爾伽美什在尋訪先祖時碰到的各種艱巨險阻,他忍受櫛風沐雨,殺滅兇猛野獸,到達先祖住地后,先祖烏特那庇什廷卻通知他一個大水故事,預示他不可能再求長生,但吉爾伽美什仍不甘心,終于從先祖口中獲知取得長生仙草的秘密。吉爾伽美什從海底取走仙草。 可是,他在回家余中看見一片清泉,便把仙草放在岸上,下水洗澡。不幸,一條蛇(snake)從旁邊經過,將仙草吞食,從此,蛇以脫皮來規復青春,而人卻無法長生。吉爾伽美什歷經艱辛卻丟失了仙草,他萬分懊喪,只得聽天由命,回到烏魯克。這個故事生動反映了現代人生死由天的思想,縱然是英雄也不免一死,它表明現代巴比倫人已懂得天地萬物都有生死,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東西之道理。 全詩的最終一部分主要描寫吉爾伽美什與恩啟都亡靈的對話,它生動反映了兩位英雄生死與共,殊途回歸的友情,同時總結前面的故事,以說明死亡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 《詠吉爾伽美什》是一部壯麗的英雄史詩。也是一部生動的神話相傳。它通過吉爾伽美什從暴君向賢主的轉變,顯示了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進步。史詩著力刻畫吉爾伽美什與摯友恩啟都與命運搏斗,與魔鬼、天牛、猛獸等戰斗的事跡,一方面它反映了英雄們勇敢頑強的精神,以此體現新興奴隸主統治階級的權威,另一方面反映了巴比倫人民對生命奧秘的尋找,對生死命運、人生代價的思考,這正是史詩具有很強生命力的意義所在。在現代,人類對生死問題從來就十分關注,在古埃及,人們十分體貼人死后的生活,在古希臘,有冥府神的相傳,在印度、波斯等神話中也有類似的主題,其目的都是為了探尋人生的奧秘,渴求長生不死。而巴比倫《詠吉爾伽美什》更生動個人形象地反映了人對死亡的恐懼感,對人生奧秘的探尋,以及對命運、對人生代價的看法,再突出地顯示了人類對由生到死的自然法則的理解。 在這部史詩中還談到大水故事,它以插話的形式穿插在史詩中,它基本上是蘇美爾大水相傳的翻版,學者們認為它可能是之后《圣經》中大水相傳的原型。 關于吉爾伽美什的相傳對后代東西方文學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對它的研究現有專門的系統,它的意義不僅顯示在文學、宗教方面,它依然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課題。 在巴比倫神話中另有一部主要作品即《伊什塔爾降入地下世界》,它是在蘇爾美神話《印娜娜地獄之行》的底子上改編加工的,主要以此注釋時節變更、萬木枯榮的自然現象。其內容兩者基本相同。 在巴比倫文學中另有反映階級矛盾的神話如《詠正直受難者的詩》,講一個失去雙親的人十分崇拜眾神,卻仍然遭人白眼、生活費力,于是他向聰明之人指教,這反映了巴比倫人對神的嫌疑。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