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閱讀《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3/5/13 ![]() |
|||||
閱讀《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世上好物不堅牢——《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 拖延癥治不好,也沒法兒治,也不知道該如何治。 昨天已經(jīng)看完了,看完了就說著要寫個書評,一直拖著,拖到了今天晚上。這會兒剛洗漱完,敷了個面膜,舒服地泡著腳,全身放松下來,腦子里又想著,該把昨天的書評寫了,再不寫我大概就要忘了內(nèi)容和自己最初的感受了。我一直覺得,好書和好看的衣服、好用的護膚品、面膜、口紅一樣,你會忍不住就想推薦給外邊的世界,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們。 昨天看完《我們仨》,我就把書推給了閨蜜。她說她覺得自己個兒的閱讀習慣還沒養(yǎng)成,可我還是強推給了她,因為我是真覺得很值得看,也很值得花費時間認真看。最初是奔著錢鐘書和楊絳的愛情去的,最后卻被他們一家人濃郁得化不開的親情深深感染。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啥錢鐘書和楊絳老先生就生了一個孩兒,不多要倆?看完了書我覺得不是他們不想,是當時他們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情況和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以及錢瑗本身的健康問題,使得他們沒法兒。錢瑗高中以前都是半休半學(xué)的狀態(tài),健康問題太嚴重;而錢鐘書和楊絳老先生,回國后先是面臨著異地問題,而且還是昆明到上海如此之遠的路途;其次是住宿問題,楊絳帶著女兒爸爸家住一陣,婆婆家住一陣,后來錢瑗宿舍、辦公室等地兒,都曾做過他們的家,直到老年,他們才有了真正的屬于自己的一所公寓,可以說半輩子都是顛沛流離的狀態(tài),這還不算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 楊絳老先生92歲時寫的這本書,92歲,卻依然能如此清晰明確地記得一家三口的點滴,除了說明老先生的確記憶力驚人外,更能說明的,是一家三口共同走過的那些快樂、艱苦、相互扶持的日子在她心目中的面積及分量,以及她一個人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孤獨和懷念之感。 全書共三部分,第二部分看了兩遍才看懂,由于第一部分比較短,所以第二遍看第二部分的時候,順帶著再看了一遍第一部分,也就是前兩部分看了兩遍。第二部分楊絳老先生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一家三口在最后的幾年時間里是如何相依為命的一起生活。 看懂了后,心里特別特別難受,不敢感同身受楊絳老先生那個時候的心境,不敢切身體會楊絳老先生那個時候的那份堅強,更不敢祈求自己可以向老先生學(xué)習她身上的些許品質(zhì),因為我做不到。 女兒患癌晚期,丈夫臥床不起,她在夢境里記述了她一個人是如何在兩個醫(yī)院奔波照顧兩個病人的,這種方式,我個人覺得,不會很慘烈,對,是不會很慘烈的感覺,沒錯。 第三部分從他們結(jié)婚后一起赴英留學(xué)開始寫起,直至最后錢瑗先她和錢鐘書而去,第二年錢鐘書也丟下她離世。她說,我們仨就這樣走散了。讀后感·不知道為啥,看到這兒,眼淚嗖嗖嗖地掉。而中間她和錢鐘書生活里的種種,他們?nèi)谌松罾锏狞c滴,以及她、錢鐘書、錢瑗如何工作的偶爾描述,無疑不讓人覺得,這樣的戀人夫妻相處模式,這樣的家庭生活氛圍,這樣的相互扶持鼓勵工作,是多少人理想中的樣子。 同樣,我也只剩下羨慕和學(xué)習的份兒:學(xué)習楊絳對待錢鐘書“拙手笨腳”的態(tài)度;學(xué)習楊絳和錢鐘書豁達開明的夫妻相處模式;學(xué)習楊絳錢鐘書錢瑗一輩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讀書的堅持;學(xué)習他們認真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更學(xué)習他們不爭不搶、淡泊名利、過好自己生活的心態(tài)。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