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閱讀《浮生六記》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9 ![]() |
|||||
閱讀《浮生六記》讀后感1000字: 《浮生六記》這本書初為伍智紅所推薦,是在聊《金瓶梅》時她說這本書據說也略有香艷文字,但當我打開這本書之后卻被它感動到數次落淚。 《浮生六記》為清代沈復所作。沈復字三白,蘇州人,少時家境尚富足,后面沒落,生活頗為貧苦,職業為幕僚,文人一枚。此書共分為6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之所以將“閨房記樂”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關雎》這首愛情詩為《詩經》第一篇,這也是我最為欣賞的一卷。 沈復其妻名陳蕓,他叫她“蕓娘”,蕓娘是大他十個月的表姐,長相嫻靜,性格溫柔,且聰慧,刺繡之暇,漸通吟詠,少時便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兩人從小感情就很好,新婚初期,沈復外出求學,心中卻對妻子百般思念,老師看出他的心思后,數月之期便“出十題而遣余歸”,他在這段求學期內也是度日如年。“居三月,如十年之隔”。一到家,兩人相見,便將周圍一切置之度外,雙手緊握未通片語。正如秦觀的《鵲橋仙》中所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蕓娘善烹飪、刺繡女工,也懂詩文,兩人相伴時,是愛人也是知己,偶有言語互戲,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蕓娘有一次在沈復的建議下女扮男裝,與他一起共逛廟會,因為女子出門不便恐惹非議,但沒想到竟然真的無人識出,她無心將手搭在婦女肩上,讓婦女怒火中燒,直到她脫帽說“我亦女子耳”,眾人才轉怒為歡。這一段讀起來挺有意思的,電視劇中女扮男裝是多么明顯,我們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這原來真有這種識不出的,感到震驚。 還有一節生活片段是寫夫婦兩人搬到別處避暑,鄰居是一對老夫婦,待人十分友善,兩家人相處十分融洽,一起釣魚觀霞,吟詩作對,婦女溫酒做飯,晚上月下對酌。附近種滿了菊花,雖身著布衣,但心中不忘詩酒,生活充滿詩意,好似一對神仙眷侶,令人羨慕不已。但這也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難終究還是將他們拆散。 蕓娘還曾給丈夫尋小妾,見憨園喜愛不已,只可惜后被人搶去,這導致蕓娘染上血疾,最后也是因這個病去世。其實這一點我是有些不理解的,讀后感向這種神仙眷侶般的日子,心得有多大才能容下第三人來分享丈夫的愛啊,為丈夫尋小妾這種事,正宮娘娘都不會去做吧,正常人不都是怕丈夫尋小妾么,因憨園被別人搶去而生病去世,我覺得蕓娘死得有點過分啊。 兩人雖然琴瑟和諧,但文人總風流,沈復外出游玩時也和朋友找妓女,一起飲酒賞景。沈復在提到這件事時,寫到自己因不逼妓女吃酒,對她們總是溫柔以待而受到妓女們的喜愛,那種待遇是多少有錢人都享受不到的而十分得意。晚上,沈復攬妓賞月,心中還想著要是蕓娘也在此共享美景該多好。呵,男人。都是臭狗屁。這也是我覺得沈復配不上蕓娘的地方。我們中國有個很壞的傳統,就是男人就該三妻四妾,女人就該忠貞不二,導致現在男性出軌人們都是勸女性隱忍,“男人么,這很正常的。”人渣就是人渣,拿這種狗屎傳統當遮羞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坎坷記愁》這一卷中,作者寫到他生活的窘迫,人生百態。父子兄弟不和,友人背叛,妻死子夭,算是很悲慘了。也許跟自己當時的心情有關吧,看到這我好幾次都濕了眼眶。蕓娘死得很凄慘,兩人生活貧苦,她躺在床上最后只留下“來生”二字,便香魂永逝。“當時是,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存心欲碎。”甚悲。 而后寫到兒子逢森、父親都去世了,讓我想到了余華的《活著》,沈復和富貴一樣,并沒有因親人的相繼離世就也想從人間解脫,當然他有過出家的念頭,但女兒說他尚有親人在世,不應如此。沈復確實沒有消極度日,我們可以從卷六《養生記道》中看出,他還是想健康地活著。在這一卷中他提到了不少與現代健康養生相符的觀點,如:“醉眠飽臥俱無益,渴飲饑餐尤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寧可少餐相繼接。”“試聽行坐不可久。”還有些雖是說健康,但也有人生哲理的: “今欲安心而卻病,非將名利兩字滌除凈盡不可。”此為淡泊名利。 “將啼饑者比,則得飽自樂;將號寒者比,則得暖者自樂;將勞役者比,則有限自樂;將疾病者比,則康健自樂;將禍患者比,則平安自樂;將死亡者比,則生存者自樂。’此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大言,我小語;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藥。”此為遇事淡然處之,把心放寬。 “閑時無事之人,整日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棲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也。”不讀書心神無所寄托,容易想多,故楊絳先生說,你不快樂,是因為你想得太多,而讀得太少。 “無論何種處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須從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樂之精神。”英雄所見略同,實習的最后一節課我也跟學生說,不管你今天有多么不快樂,你總得找到快樂的入口,總要有那么點事讓自己開心起來。可道理都懂,自己卻做不到。 還有關于讀書的。“知強記之心,速欲之心,夸多斗靡之心都必須要剔除,如此方能與圣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 沈復的這本《浮生六記》記錄了自己的生平、生活、情感,很樸實,言語很清新,令人有感動之處,也有讓我不太認可之處。明清時這種平淡清新的文字還是挺多的,日后要閱讀張岱的作品,以及《浮生六記》的同類作品《項脊軒志》。作者:何雨嬌蕉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