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七年四個月零十二天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24 ![]() |
|||||
七年四個月零十二天每天清晨,病房里都會傳出“哎……哎……”的呼喚,通常要持續兩三個小時。聲音是從一位93歲老人的喉嚨深處發出的,沙啞難聽,老人因腦中風癱瘓多年,現在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 幾年來,老人不停地住院、出院、再住院,醫院成了他實際意義上的家。他頭發稀疏,皮膚皺褶,表情淡漠,外表已衰老得不會再有什么變化。在醫生眼里,他的變化只是病歷夾中不斷增加的頁碼,體溫單、查房記錄、會診單、血液檢驗單、X光檢查單……一張張,經年累月,很快就成為厚厚的一沓,需要護士定期整理。 陪伴在老人身邊的,除了護工,就是他的老伴兒。每天,他在床上躺著,夜里不睡覺,白天卻睡得迷迷糊糊,接連把幾位護工折騰得選擇離開。老伴兒從不在醫院過夜,總是上午9點到病房,下午3點離開,雷打不動。9點來,是因為科室主任總是這個時間查到老人的病房。醫生查房時,她虔誠地望著可以做她孫輩的醫生,屏氣聆聽醫生說的每一句話。 每天她都和醫生、護士打交道,只言片語中,大家知道了她和他的往事。 他是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圖紙打了一輩子交道;她是中學老師,和孩子打了一輩子交道。退休后,老兩口平靜而規律地生活著,在他86歲、她80歲之前,他們的身體相對健康,生活自理。但一場腦中風改變了他們生活的程序。他先是半身癱瘓,腦子遲鈍,最后只能臥床。他如果知道自己大小便失禁,一定羞于見人,但幸好這一切他都不知道,所以他的心里也許還是快樂的。她笑著這樣嗔怪他。 他們有兩個孩子,都在國外生活,也已花甲。最初老人生病住院時,孩子們回來照顧過一陣,但不久就返回定居國。她說,孩子們有自己的生活,只要活著,她就會陪他走完人生最后的歲月,能陪多久就陪多久,這是他們六十多年前結婚時的約定。 他每天都在等待。病中的歲月是如此漫長,于他似乎每一天都在等待那個永久的歸宿。在等待中,他的目光是凝滯的,空洞的。而每當臨近早上9點鐘,她的腳步走近了,他的眼神立即有了光彩,那是瞬間就閃亮的光彩。等她走到身邊,他會隨著她的身影轉動著眼球,此刻,那眼神不再空泛和呆滯。似乎她來了,病房里就有了陽光,就有了鮮亮的色彩。 他還沒有失語時,他還會撒嬌似的向她告狀:“疼,疼啊!他們打我。”那求助的眼神竟與幼兒無異。她笑吟吟地拉著他的手,用哄孩子的口吻說:“不疼,不疼。他們為你拍背呢,是舒服,不是疼,對吧?”他嘿嘿笑了:“對。” 他失去了吞咽功能。吃飯時,護工把牛奶或是打成稀糊糊的食物,用針管打進胃管。她在一旁調侃他,你倒省事啊,連奶都懶得喝了。他聽懂了,“哎、哎”地發出聲音,嘴角揚一揚,像是微笑。 午飯過后,護工為他翻身,讓他側身躺著。他下意識地躬著身子,肢體僵硬地動著,一只手緊緊攥著蓋在身上被單的一角,躁動著,臉上露出恐懼的神情。她坐在床頭的椅子上,先是將他穿著的衣服捋平,然后,自然地將自己的手掌握成空心的拳頭,為他輕輕地有規律地拍著背。他不再躁動,面部肌肉舒展開來,享受著她的拍打,繼而閉上眼睛,微張著嘴巴,沉沉地睡了。她低著頭,躬著背,神態專注地拍著,她的手也是一雙衰老的手,上面長滿了深褐色的老年斑,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通過手傳遞給他的溫情。她拍著拍著,會打一個很輕的小瞌睡,只片刻,就一個激靈把自己驚醒,欠身去看他的表情。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他們身上,金黃色的身影凝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他睡熟了,她會到護理部去和護士們說線后”的護士眼里,她的穿著有些另類。她一進病房就戴上一頂白色布帽,把花白稀疏的頭發遮住,一根都不露在外面。她的上身穿著深色衣服,下身總是一身式樣老氣的褶裙,而腳上則是一雙與年齡不太相符的半高跟黑色船鞋,走起路來一歪一歪地,有幾分滑稽,更有幾分擔心。她對護士說,那是她女兒要扔掉的鞋,被她去掉半個跟兒接著穿了,因為“穿裙子,要穿有一點跟兒的鞋才好看”。看著她的樣子,護士們掩著嘴偷偷地笑。 一位護士說:奶奶,您一會兒走了,爺爺又該“哎、哎”地喊了。“呵呵,他是在喊我呢!”見護士們驚訝的樣子,她笑呵呵地說:“是啊,你們別看他現在這個樣子,他年輕時可是個浪漫的人呢。我們年輕時約定,等老了,誰先躺下了,另一個一定要漂漂亮亮的,不能哭哭啼啼的。他說,他先走的時候,如果什么都不記得,也一定會記得我的名字。”護士們恍然記起,她的名字有一個“艾”字,那是她在病歷本的家屬欄里留下的。護士們笑了,說爺爺真是每天喊您呢。 她接著說: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和你們現在一樣大,我年輕時很漂亮呢,他追求我,我不答應,他就每天到我工作的學校門口等我。一天,他在門口攔住我,給了我幾個還沒成熟的青玉米。那時候,他單位的后院有一塊兒地,長了幾棵玉米。他知道我愛吃玉米,就偷偷地去摘了幾個。就是因為這幾個青玉米,讓我跟了他一輩子。我60歲時血壓高,聽人說玉米須煮水喝能降壓,他就去菜市場幫我撿回好多玉米須晾在陽臺上,給我煮了一冬天的水。 在護士們的羨慕聲中,她接著說:年輕時,他照顧我,現在是我照顧他了。只是我也老了,頭發白了,也快掉光了,戴上帽子,老頭就會認為我還是烏黑的頭發。我的膝蓋伸不直,腿彎曲了,穿上裙子,老頭就看不見我的腿了。我固定時間來去,是因為我自己也是80多歲的人了,如果不能好好休息,怕不能陪他堅持到最后呀。 一天又一天過去,他依舊“哎、哎”地喊著,她依舊一歪一歪地來去。無論是明白的,還是糊涂的,他們都在堅持,能多久就多久。 他走的那天是個下雪的冬日。之前,他一直處于彌留狀態,再沒有力氣去“哎”了。他在生命的邊緣徘徊,還能記得她的名字嗎?還能看到她穿著裙子姍姍走來嗎?還能回憶起那青澀的玉米嗎? 那天下午一點多鐘,她坐在渾身插滿管子的他的身旁,一遍遍撫摸著他的額頭、臉龐、手掌……兩點整,他的喉嚨里“哎”了一聲,她伏在他的耳邊輕聲答應著。之后,他安靜地走了。她卻笑了,流著淚。 護士為他做最后的護理時,隨口問了一聲,也不知道老爺子在咱們病房住了多久? 七年,四個月,零十二天。她在旁邊毫不猶豫地說。 轉自:《讀者》2011年第18期 作者:謝沁立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